公元1613年初夏一個晴朗的早晨,在通往浙江雁蕩山的羊腸小路上,走著三位青年男子。為首的一位體魄健壯,雙目炯炯,眉宇間透出一股聰慧之氣,一望便知是個有文化的人,另外兩個挑擔而行,顯然是他的隨從仆人。山路越走越險,雖然山風習習,日頭卻當空而照,酷熱難耐。三人漸漸走得氣喘吁吁,汗流浹背,卻仍未有歇息的意思。
這位在崎嶇山路上跋涉的書生,就是我國明代卓越的地理學家徐霞客。
徐霞客,名宏祖,“霞客”只是他的別號。1586年出生在江蘇省江陰縣一個書香世家。祖輩都是仕途中人,只是到了徐霞客父親這一代,由于對官場深惡痛絕,雖滿腹經(jīng)綸,卻發(fā)誓不再當官,每日只以游山玩水為樂。據(jù)說,有一次,兩個官員慕名而來,想要與他結(jié)交。霞客的父親聞?wù)f后竟從后門溜走,悄悄穿過竹林,乘船到太湖游玩去了。
常言道,身教勝于言教。徐霞客從小耳濡目染,也對枯燥乏味的八股文章厭惡起來,每日只是把父親的藏書偷偷帶到私塾去讀。那些地理游記、名人軼事、風土趣聞,對他的吸引力是如此之大,以至有時讀著讀著,竟忘記身在課堂,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,因此常遭先生訓斥,還把他的“劣跡”報告給他的父親,要他嚴加管束。誰知,父親知道了,反而大喜過望,親自介紹一些書籍給兒子讀。一來二去,徐霞客的“學業(yè)”自然有些荒廢,參加考試也名落孫山。這一來,那些常常夸獎小霞客聰明絕頂,指望他金榜題名的親朋好友,不由扼腕長嘆,倍覺惋惜。霞客的父親卻哈哈一笑,說道:“人各有志,豈可勉強?”得到父親地支持,霞客更是把功名利祿拋到九霄云外,一心只想著“遍歷九州,足登五岳”。
光陰荏苒,徐霞客整日埋頭于文學、歷史、地理圖志、地方志一類書籍之中,不覺已年屆19。在刻苦攻讀的過程中,他發(fā)現(xiàn),以前的地理書籍,多半講疆域沿革、風土人情一類的事,對山川自然風貌總是含糊其辭,一筆帶過?梢,這些著書人大都是閉門造車,轉(zhuǎn)相抄襲,很少親自外出考察。所以對同一問題,各書往往相互矛盾,不知所云。他暗下決心,一定要踏遍華夏山河,通過實地考察,校正古書謬誤,為后人了解祖國地理地貌提供準確資料。誰知,就在他正要整裝出發(fā)的時候,父親突然病故。按照封建社會孝子必須守孝3年的規(guī)矩,他只好耐著性子在家里繼續(xù)埋頭讀書。待服喪一滿,徐霞客立即與慈母愛妻依依告別,踏上了艱難的旅程。
徐霞客主仆三人攀登雁蕩山時,已是他外出考察的第5個年頭了。5年來,他白天跋山涉水,晚上不管怎樣疲累,總要在昏暗的燈光下堅持寫游記,從無一日間斷。這個習慣,一直保持到他最后一次考察。
夏日山間的氣候,說變就變。剛才還是麗日晴天,轉(zhuǎn)瞬間已是暴雨傾盆。徐霞客等人頓時被淋成落湯雞。他們踏著泥濘的山路,冒雨前行。待來到雁蕩山時,正好雨終天晴,彩虹高懸。被大雨沖洗過的層巒迭嶂,更加雄奇挺拔,秀美絕倫。徐霞客深深陶醉在這迷人的山色之中,不覺信步走到大小龍湫,那瀑布猶如兩匹白練垂空而下,直瀉深潭,卷起千堆雪,轟鳴之聲響徹山谷。據(jù)方志記載,大小龍湫之水源為山頂宕湖,但不知是否如此?徐霞客邊看邊想,決定親自登上山頂,看個究竟。
第二天天剛微明,他便從西邊開始登山。那山脊如削,險峻陡峭,根本無路可走,而且藤纏枝繞,荊棘叢生,動輒刮得人鮮血淋漓。他好不容易手足并用爬上一座峭壁時,卻發(fā)現(xiàn)上面連立足之地都沒有。低頭一看,下面的峰頂?shù)褂幸粋小小的平臺。他只得用繩子系住山頂大石,攀援而下,不料繩子被巖石磨斷,好在他的腳已接近平臺,否則掉進深淵,必將粉身碎骨。夜間,月光如水,照著渾身酸痛的徐霞客。想起白天的經(jīng)歷,他還真有些后怕。不過,對于生死,他本已置之度外。只要能考察出結(jié)果,便感到心滿意足。
20年后,徐霞客又重游雁蕩山。這次,他在僧人的帶領(lǐng)下,從東面登山,遍游諸峰,終于找到了宕湖。不過,他發(fā)現(xiàn),湖中流出的兩股水,與大小龍湫毫不相干,志書所記,純屬謬誤。
在艱辛而充滿樂趣的搜奇訪勝之中,徐霞客度過了青壯年時代,轉(zhuǎn)眼已是兩鬢染霜,年過半百。這期間,他專程游覽了各地的名山勝跡,如江蘇的太湖,山東的泰山、孔陵、孟廟,浙江的天臺山、雁蕩山,安徽的白岳、黃山,江西的廬山,福建的武夷山、九鯉湖,河南的嵩山,陜西的太華山,湖北的武當山,廣東的羅浮山,山西的恒山、五臺山等。51歲以后,他又萬里遠游,開始對湖南、廣西、貴州、云南等省區(qū)的石灰?guī)r地貌進行了長期的考察。臨行前,他囑咐妻兒道:“你們就當我已經(jīng)不在人世了,自己好自為之!北硎玖俗约韩I身科學的決心。
1637年正月的一天,徐霞客來到湖南茶陵以西的一個小鎮(zhèn)。在客店吃飯時,他向店主打聽道:“老哥,不知去麻葉洞怎么個走法?”店主一聽“麻葉洞”三個字,臉色頓時大變,惶惶然回答說:“快不要提麻葉洞,里面的妖精年年作怪,有兩個書生不聽勸,進去就再沒出來!”
徐霞客聽店主這么一說,游興反而大增。好不容易盼到天明,立即按照打聽的路線直奔麻葉洞而去。到得洞口,四下一看,只見奇峰高聳,怪石嶙峋,那麻葉洞在松柏掩映之下,隱約可見。好個險惡去處!他不慌不忙,徐徐點燃手中火把,便向黑洞鉆將進去。那洞口甚是狹窄,僅容一人通過。洞內(nèi)冷氣襲人,陰森可怖,不時有水珠猛不防滴在頸上,令人毛骨悚然。也不知七拐八彎走了多少時間,只見側(cè)面突然有一絲亮光,徐霞客忙繞了過去,隨即被眼前的奇景驚得目瞪口呆:頭頂?shù)木奘希R刷刷裂開一絲狹縫,陽光從縫隙中射入,把洞中的景象映得宛如仙境一般。朦朧中,但見根根石柱從洞頂垂下,棵棵石筍從地上生出,千姿百態(tài),變化萬千,令人目不暇接。徐霞客心中明白,這是流水侵蝕巖石,溶化在水中的石膏(碳酸鈣)逐漸凝結(jié)而形成的。像這樣奇特的景觀,他還是第一次見到,不覺暗自慶幸,虧得沒聽店主的話,否則豈不遺恨終身?
后來,在西南地區(qū),徐霞客又多次仔細考察過石灰?guī)r地貌,曾先后探訪過101個巖洞。在他的筆記里,詳盡地記述了溶蝕對這里地貌所起的不可抗拒的巨大作用。溶蝕,不僅能造成孤立突兀的奇峰和圓形的洼地,還能形成狀如門洞的“天橋”以及巖洞中奇妙絕倫的石鐘乳、石筍。對石灰?guī)r地貌做如此廣泛深入的考察和詳細記錄,徐霞客是世界第一人,比歐洲最早描述和考察石灰?guī)r地貌的愛士培爾早100多年;而比歐洲最早對石灰?guī)r地貌進行系統(tǒng)分類的羅曼更是早了200多年?梢院敛豢鋸埖卣f,徐霞客是世界上研究石灰?guī)r地形地貌的偉大先驅(qū)者。
徐霞客從22歲開始旅行考察,在30多年漫長的歲月中,棄家別舍,耗盡積蓄,常年櫛風沐雨,風餐露宿,歷盡了千難萬險。他曾失足掉進急流之中,險些喪命;他曾3次絕糧,不得不空腹而行;他曾兩度遇盜,財物被搶劫一空……但是,任何艱難險阻,都不曾動搖過他考察祖國山川的堅強意志。直到公元1640年,他臥病不起,才被人用轎抬回家鄉(xiāng)。第二年,就離開了人世。
徐霞客一生行程數(shù)萬里,把汗水撒在了大半個中國的土地上。他的心血,凝成一部不朽的巨著——《徐霞客游記》。這部游記,是徐霞客30余年旅行考察的真實記錄。他不僅用優(yōu)美的文字生動、準確、詳盡地記載了祖國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地理景觀,而且對一些自然地理現(xiàn)象做出了許多超越前人的科學論斷和解釋,揭示出不少合乎科學的自然規(guī)律,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,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極其珍貴的資料,被人稱為“古今游記第一”。英國科學史專家李約瑟也贊嘆說:“他的游記讀來并不像是17世紀的學者所寫的東西,倒像是一部20世紀的野外勘察記錄!
令人遺憾的是,這部游記未能在徐霞客在世時編訂成冊。后來,由于清兵南下,徐霞客的兒子及大部分親人都不幸遇難,游記手稿在戰(zhàn)亂中遺失了。直到135年之后,他的后人多方尋求,終于找到手稿殘本,經(jīng)過校訂,刊刻問世。全書凡20卷,40萬字,僅為原著的1/6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