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本報訊(記者商西)昨天上午,楊利偉、翟志剛等6名航天員在人民大會堂點亮水晶球,中國載人空間站征名活動正式啟動;顒用嫦蛉蛉A人,歷時數(shù)月。
開通官方微博征集
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文寶在發(fā)布會上說,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有著美好的宏偉藍圖,應當有一個更加鮮明、富有特色的標識,未來中國空間站也應當有一個響亮、鼓舞人心的名稱,“同時,我們也感到,這些名稱和標識的確定,應當更多體現(xiàn)公眾意見”。
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、航天英雄楊利偉認為,活動的舉辦將普及載人航天科技知識,弘揚航天精神,激發(fā)全社會,特別是青少年一代對航天的關注與興趣。
為吸引更多公眾關注和參與,除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(wǎng)、中國航天網(wǎng)設立官方活動主頁外,全球華人還可通過騰訊網(wǎng)和手機騰訊網(wǎng)在線提交作品、參與投票,也可寄發(fā)電子郵件、郵寄光盤或書面材料。截至昨晚,組委會開通的騰訊官方微博已有近兩萬粉絲。
年內(nèi)實驗空間對接
目前,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飛行任務準備工作正在緊張進行,今年下半年計劃實施首次空間交會對接實驗。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,交會對接是載人航天三大基本技術之一,涉及兩個飛行器,控制技術難度高,系統(tǒng)和技術都更為復雜。交會需要飛船自主測量,使兩個飛行器在太空軌道上連成一體,支持航天員在軌駐留。目前我國這一技術進展比較順利,相關飛行產(chǎn)品,如神舟八號、神舟九號、神舟十號、天宮一號及相應運載火箭都在緊張生產(chǎn)和測試階段,將來任務密度將加大。
神舟九號、神舟十號預計明年飛行。按規(guī)劃,中國載人空間站將于2020年前后建成,提交和評選出來的名稱及標識屆時將與中國空間站一起翱翔太空。王文寶表示,未來,中國將與俄羅斯、歐洲航天局、德國、法國、加拿大等就空間站建造運營、空間實驗開展等方面繼續(xù)開展合作。
>>鏈接
中國載人航天工程
1992年9月,我國確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(fā)展戰(zhàn)略,第一步發(fā)射載人飛船,開展空間應用實驗,現(xiàn)已圓滿完成;第二步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,目前正在進行,第一階段7次飛行任務也已完成;第三步載人空間站建成。
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由13個系統(tǒng)110多家研制單位、3000多家協(xié)作配套和保障單位組成,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實施專項管理,統(tǒng)籌協(xié)調。去年9月,中央批準載人空間站工程啟動研制建設工作,標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新的歷史發(fā)展時期。
我國載人空間站由核心艙、實驗艙Ⅰ、實驗艙Ⅱ、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五個模塊組成,各飛行器既具備獨立飛行能力,又可與核心艙組合成多種形態(tài)的空間組合體,在核心艙統(tǒng)一調度下協(xié)同工作,完成空間站承擔的各項任務。
載人飛船已被命名為“神舟”號飛船,此次活動將對未命名的其余四部分征集名字和標識。